雾漫“齐梁帝里”东城里
丹阳地标村落美若画卷

霜降至冬至季节,无人机从空中俯拍,晨雾像飘舞的羽纱,轻柔地飘荡在丹阳历史文化地标——丹阳经济开发区张巷村“东城里”的山坡、田野,轻盈曼妙,云雾缭绕,美若画卷。




由于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,连日来,丹阳出现了晨雾天气。丹阳市气象局气象学硕士龙水菊解释说,形成雾的条件是:适量的空气湿度、稳定的气象条件、适当的地形和地理条件、降温。秋冬季节夜长昼短,气温普遍偏低,地面散热较快。当遇到天气晴朗的日子时,会使接近地面的水汽在下半夜凝聚成雾。而地处金牛山南麓的张巷行政村的东城里、陈家村、大杨村等自然村,东西两边被老萧梁河、长沟等河道包裹,如果天气突然降温,地表温度下降,当河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,水汽会凝结成小水滴,更容易产生雾气形成雾。在东方朦胧光亮的投射下,乳白色的展雾,像纱幔一样轻轻飘流,起雾的晨曦空气也格外清鲜……



面对“雾漫东城里”的无人机航拍图片,丹阳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王铁牛作了介绍,并对图片中重要的古迹、建筑等历史遗存作了标注。西晋 “永嘉之乱”后,民不聊生,朝廷动荡,大批的北方百姓和士族,纷纷渡江南迁。萧何第20世孙、时任淮阴令的萧整,率领萧氏宗族、部曲、宾客数百人,从东海郡兰陵出发过江向南迁徙。他们看到金牛山南麓的地形、地势像一条龙脉,通到宁镇山脉的彭山,且山清水秀,是理想中的风水宝地,就寓住在曲阿这块地方。
1700多年前,萧氏家族靠自强不息的精神,艰苦创业,繁衍生息,形成了南兰陵东城里(现丹阳经济开发区张巷村内)。萧氏先祖在此开枝散叶,共同创造了曲阿区域的文明,并由布衣素族之家到帝王之家。
公元479年到557年,从同一地区走出两位开国皇帝,分别开创了齐、梁两个王朝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,这就在丹阳张巷东城里村。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登上皇帝的宝座后,不忘“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”的传统习俗,在故乡建陵归葬。陵前的镇墓神兽天禄和麒麟,就是通过萧梁河运输的。境内的11处26件“丹阳南朝陵墓石刻”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萧梁河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据了解,开发区张巷村东城里,遗留下了东城庵、萧道成祖宅遗址、萧道成洗砚池、萧梁河、天子路、南兰陵路、皇业寺等齐梁两代许多古迹,现还保存着20多幢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等建筑,以及古桥、古碑等历史遗存。近年来,张巷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开展河湖治理、人居环境整治,守护绿水青山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被评为“中国传统村落”“江苏省美丽生态村”“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”和“省级特色田园乡村”。如今,在金牛山的怀抱中,在静静流淌的萧梁河畔拍摄这组晨雾图片,不仅勾画了张巷村“东城里”独特的环境和风貌,更是描绘了一幅生态、宜居、宜业、和美的乡村新画卷。